## 食盐的合理使用
2017年,中国食品安全状况依然严峻,食品添加剂残留、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也屡见不鲜。在食品安全方面,“吃出健康”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。
“食盐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素,而盐分偏高易导致高血压。”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马原说,以2017年为例,我国居民平均每天摄入的食盐量为5.6克,超过推荐摄入量。而长期食用高盐饮食会增加慢性疾病的发生几率。
据健康时报报道,在“吃出健康”理念深入人心的大环境下,“食盐”成为食品安全的新关键词。“大家知道盐分偏多容易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吗?其实,食盐的成分比较单一,只要我们合理控制钠盐摄入量,就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。”马原说。在日常生活中,如何选择低钠盐呢?
### 低钠盐
低钠盐就是指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,而不含任何可能有害的化学物质的食盐。
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信息显示,2016年,我国居民平均每天摄入的食盐量为5.4克,远高于推荐量。为了帮助大家合理控制食盐的摄入,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》(GB 28050—2016)。
#### 纯天然低钠盐
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》将钠含量定为每克含14毫克。威九国际网站威九国际m78以为: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张云霞表示,纯天然低钠盐的钠含量只有每克3.4毫克,远低于国家推荐标准每克14毫克。
#### 氨基酸食盐
在其他成分不变的情况下,氨基酸食盐的钠含量更低。威九国际m78以为:而以大豆和甜菜根等植物蛋白为主的食物中的钠含量通常为每克8至9毫克。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低钠盐食用方法是:在烹饪或腌制的过程中,可适当控制盐的量,在不增加咸味的基础上降低摄入。
#### 饮食建议
专家提醒,日常生活中,除了通过合理饮食来保障健康,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。威九国际66m威九国际m78以为:要保证足够的睡眠,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食用过量的食物、高油、高糖和高脂肪食物,以维持健康的体重,控制体重在合适的范围内。
## 食材与调味品的合理使用
2017年,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。在食品生产加工中,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与卫生性,许多地方已经推行了“明厨亮灶”工程,通过技术手段,让食品安全监管更加透明。
“以前我们采购、储存和加工食品时,要经过人工检查。”北京某蔬菜种植园负责人王师傅说,“现在用智能设备替代人工,可以更准确地进行抽查。”
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报告指出,在2017年8月举行的全国质量大会中,许多问题频发:调味品中的香料、色素和防腐剂等成分超标;一些地方的肉制品、面点中添加了违禁药物……
### 食材与调味品的管理
从“明厨亮灶”到食品添加剂的规范管理,再到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,“吃得放心”的理念在2017年得到了加强。威九国际m78以为: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,在2016年中国居民健康指数中,食用油、酱油和食用盐等调味品占比最高。
### 食材与调味品的选择
为了降低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,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的法规政策,如《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》。威九国际m78说: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分析,调味品中的香料和防腐剂添加量普遍偏高。“现在我们通过技术手段来保证产品的安全,很多地方采用‘明厨亮灶’等手段提高监管的透明度。”王师傅说。
### 食材与调味品的安全
在食品添加剂管理上,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》(GB 28050—2016)和《食品标签通用标准》分别于2017年3月、4月实施。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数据显示,根据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,食用盐的钠含量比推荐值低了近1.2毫克。
### 食材与调味品的监督
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,国家食药监总局还发布了一系列规范性的文件,包括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》和《不合格食品召回管理办法》等。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统计,这些标准已经覆盖到全国约5000家食品生产企业。
### 食材与调味品的推广
2017年,“明厨亮灶”工程也得到进一步的推进。通过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的方式,各地的监管部门可以借助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手段,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食品质量状况。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统计,2017年,全国共有968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公布,这些城市的食品抽检合格率平均在95%以上。
### 食材与调味品的监督
从“明厨亮灶”到监管标准的建立,再到食品安全标签的发布、食用盐的管控……科技的进步和法律法规的完善,中国食品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正在不断提高,食品安全问题正在得到更好的控制。